未經同意本站文章禁止任何節錄、轉載及引用,謝謝大家。
聯絡請MAIL至peilingwu0901@gmail.com

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

20171126 盜火劇團《吉卜拉》


  吉卜拉是信仰的指南針,指著聖城麥加的方向,而在這戲裡卻是東南亞移工離散的象
徵。

  戲裡分為兩條主線,一線講著的是移工娜蒂和阿嬤的故事,另一線則是娜蒂的家鄉中姐妹們會口耳
相傳的印度洋女王的故事,兩條主線在戲中交錯並行著。

  我很喜歡導演搭配舞蹈和音樂來講印度洋女王的故事,為這故事更添加了一些印度神話的斑斕色
彩,相當亮眼。

  照顧阿嬤雖然是娜蒂的工作,但人相處久了都會有感情,尤其阿嬤把娜蒂當自己人看,於是娜蒂逃
亡最終也無法捨下阿嬤,儘管她心裡有數,帶著阿嬤等於逃亡失敗;兩人踏上流浪之路,猶如朝聖者往
麥加的方向前進,只有明確的方向,卻沒有正確的路徑。兩人一路上有風有浪,卻也有笑有樂,在火車
站與V羅結伴同行,三人雖然有語言的隔閡,但娜蒂的故事成了她們的連結,真摯的傾聽彼此讓她們還是
可以溝通,印度洋女王的故事終結在海國的高塔上,似乎沒有終點,而三人的流浪也在101大樓頂樓走
上終點。
  
  其實我覺得劇本的結局過於灑狗血,大大悖離了現實,幸好導演在最後又加了一段,讓飾演印度洋
女王的小女孩,也是飾演娜蒂的演員的親生女兒,和娜蒂在台上一同演出,最後唱了一首歌,那首歌表
達出「新二代」對母親的不捨與期盼,期盼自己可以讓母親不再傷心,可以在這異國安身立命,不感受
到飄泊及茫然。

  演後座談中導演有提到娜蒂是越南人,而其實劇中原本的設定應該要是印尼籍,才可以搭配印度洋
女王的神話,但因為他希望找一位真正的新住民來演這個角色,但印尼籍太難,短時間內沒有辦法找到
合適人選,所以找了他熟識的陳秋柳來演娜蒂,陳秋柳的女兒來演印度洋女王和最後的新二代等角色。

  陳秋柳要講好劇中的台詞其實難度真的蠻高的,在觀眾席聽得也是很辛苦,有人提出建議是否應該
打上字幕?導演的說法是他覺得需要很用力很用力傾聽才能理解,其實才是真正與新移民或移工們相處
的日常,他希望也可以讓觀眾體驗一下,一邊很盡力去說,一邊很用力來聽,最終雙方都理解的狀況,
這論點真的有說服我,但是我覺得這些如果可以在演出前說明,也許比較不會成為戲中的美中不足或是
BUG。

  其實從《花甲男孩轉大人》的阿春到《吉卜拉》都有關注到新移民或新移工的狀況,他們真的是長
期被忽視的一群,希望看過這些戲的人都多多少少可以多一些同理和關懷,尊重他們的信仰和飲食習
慣,至少把他們當人,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。聽過很多人說過外勞偷竊、逃走什麼
的故事,但是我也聽過很多,越來越多,不把他們當人看的故事,限制行動、剪去長髮、逼他們吃豬肉
等等的,相較之下到底是誰比較過份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